主要行业
- 金融服务 房地产 有色金属
- 医药生物 化工行业 机械设备
- 交通运输 农林牧渔 电子行业
- 新能源 建筑建材 信息服务
- 汽车行业 黑色金属 采掘行业
- 家用电器 餐饮旅游 公用事业
- 商业贸易 信息设备 食品饮料
- 轻工制造 纺织服装 新能源汽车
- 高端装备制造 其他行业
点击进入可选择细分行业
股票名称: | 股票代码: | 分享时间:2018-08-22 15:11:17 |
研报栏目: 债券研究 | 研报类型: ![]() | 研报作者: 黄伟平,喻坤,左大勇 |
研报出处: 兴业证券 | 研报页数: 8 页 | 推荐评级: 无 |
研报大小: 1,119 KB | 分享者: wji****ui | 我要报错 |
投资要点
近期政策稳增长的力度有所上升,而从过去几轮稳增长情况来看,除了央行和财政部之外,国开行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。http://www.hibor.com.cn【慧博投研资讯】基于此,本篇报告作为探寻开行系列报告第二篇,重点分析国开行在过去几轮稳增长中的作用和角色变化,以及未来稳增长的空间和可能方式。http://www.hibor.com.cn(慧博投研资讯)
国开行扩表的轨迹:稳增长——促转型——稳增长。国开行总资产十年间增长了4.5倍,年均复合增速接近19%,国开行极速扩表与其在经济中所发挥作用的快速上升相伴随。全球金融危机以来,国开行经历了稳增长—促转型—稳增长的政策职能转变:2009年开行贷款集中于基建领域,助力稳增长;2010-2012年国开行的重心逐步转向扶持战略新兴产业,服务结构调整;2014年以来,开行再度回归以城镇化为主要抓手的稳增长角色。国开行政策职能回归可能也与其开发性金融定位的确定相关。
对比两次稳增长,国开行的角色已经明显转变。2009年和2015年以来的两轮稳增长中,国开行在政策传导中的角色发生了明显变化:
o从与货币相对独立到向货币职能转向:成为央行货币传导的重要一环。1)PSL的创立开启了央行对国开行的大规模资金支持;2)作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一级交易商,开行在流动性分层中的重要性快速上升。
o准财政从提供贷款到提供资本金,扩张的杠杆效应明显放大。15年的稳增长中,开行通过发行专项金融债,然后以股权入资基建项目,这一方面增强了实体部门加杠杆的能力;另一方面,通过资本金撬动商业银行和社融资本,进一步放大了刺激效果。
o信贷派生能力由弱转强,商业银行的属性也在增强。信贷派生增强有三方面因素:1)13年开行债券融资成本压力凸显,此后开始加大吸收存款力度;2)14年以来开行贷款以棚改贷款为主,其发放和使用周期长于过去基建贷款,利于存款派生;3)开行近年来债券投资增长较快,也能促进存款增长。
国开行稳增长的空间和约束。国开行稳增长也面临两方面约束:资本充足率和政策对于稳增长的力度:1)资本充足率。当前国开行资本充足率监管按照非系统性重要银行执行,即资本/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.5%和8.5%。基于此,我们估算开行的新增贷款投放上限估计约为1.4万亿,略高于15-16年的1.1万亿左右;2)政策对于稳增长的力度。实际上,过去两轮大规模的稳增长动作之前,中央都有对国开行注入资本。从这个角度而言,国开行稳增长的空间实际上是一个“软限制”,尤其考虑到近年来其货币政策职能的凸显,背后更为核心的仍然是政策对于稳增长的诉求程度。
当前政策稳信用的背景下,国开行是否会再次“出招”值得关注。过去情况看,国开行确实是稳增长“利器”,由于其已经兼具货币、财政和商业银行属性,短期稳增长的空间和效果可能都超过传统的货币和财政工具。本轮稳增长是否会再次动用国开行呢?我们认为核心仍取决于未来内外部因素导致的基本面压力演化。考虑到当前金融机构风险偏好低迷的问题突出,未来开行至少可以在三个层面发挥稳增长的作用:1)加大地方债配置力度,支持地方规范举债;2)加大基建补短板方向贷款支持力度,部分对冲商业银行风险偏好低迷;3)通过专项债和专项建设基金,以股权方式注资基建项目,增强资本金实力,提振商业银行对项目的信心和风险偏好。
风险提示:基本面变化超预期;监管政策超预期
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400-806-1866 举报邮箱:hbzixun@126.com